微信小程序引流,让你玩转教育培训业
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教培市场,谁抓住了流量,谁就离成功更近一步。而流量的获取也并非易事,最近备受教培机构青睐的微信小程序兴许会助你引流一臂之力。所以今天,我们就以微信小程序为话题,给各位校长讲讲微信小程序的利好以及最新的一些玩法。
一、微信小程序给教培机构到底带来了什么?
1. 低成本,高流量
微信作为用户粘性极强的软件,培训机构可以布局小程序,以公众号+小程序模式,快速吸引流量,带来精准的流量来源。于推广方式而言,小程序则更好地满足培训机构的推广需求,并且成本下降到原来的三成。
2. 管理效率提高
小程序作为新生力量,量体轻而小,界面优化,互动流畅,用户体验提升。公众号+小程序,双管齐下,重拳出击,定能成为机构招生、办学的利器。
二、微信小程序究竟怎样玩?
之前,有人对小程序的玩法总结了两大类:精简化APP+导流到原生APP。那么今天,我们就从教育类微信小程序到底适合什么样应用场景?的角度来谈谈小程序究竟该怎样玩?
在分析教育类小程序的目前的应用之前,我们先粗浅地将教育产品做一个分类。首先我们分出来三个场景:教育产品的“交易”,“学习”和“反馈”。然后从教育产品的用户角度分类,可以分成家长、低龄学习者和初中以上的学习者(这里指初中以上能够自由使用微信的学习者)。
根据场景和用户的不同,我们对哪些教育产品更合适接入微信小程序做了一个初步的判断。
交易
教育产品的购买环节,是非常适合接入小程序的。
首先微信拥有天然的传播能力,同时,大量的客户数据,也使得微信拥有精准的获客能力。拥抱小程序以后,产品可以在获客和转化的部分,进行更深度的交互设计。因此,不管是针对家长还是初中以上能够自主使用微信的学习者,微信上的小程序可能都是一个提升获客效率的渠道。
尤其是一些获客成本较高的产品,如留学产品、英语教学产品等,都适合接入小程序,使其成为自己新的获客渠道,并利用微信的流量资源和大用户数据,有效降低获客成本。同时,微信小程序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用户转化和品牌传播。
案例:分答快问
在其小程序中,用户可以好友分享特定的咨询师。这在拉新用户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,通过简化推荐甚至支付的流程,大大降低用户的流失率,也促进了产品和服务口碑的传播。
学习
学习场景相对复杂,我们需要再分情况探讨。如下图,我们按照学习的体系性和使用频率程度,将学习场景又细分为以下四个象限。
一般来说,对于系统性学习的产品,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涵盖了教、学、练、测、评这几个环节的产品,都不一定适合接入小程序。因为这类产品往往学习用时长、交互重。同时,用户在这几个环节也会积累下大量的用户学习数据,因此更适合用原生应用的方式优化体验,并运营和维护用户数据。但是,这类产品可以考虑用微信小程序吸引新用户或者导流。
而对于碎片化的学习场景,则相对更加适合接入小程序。这里分两种情况来探讨:
即时碎片化学习产品:学习场景较为碎片化,且即时性低、交互轻的产品,适合将服务整体迁移到小程序上来。
案例:主打成人STEM教育的有可能微课和主打成人口语学习的天天练口语。
在这两个微信小程序中,用户点开即可转入课程报名的页面,用户根据提示即可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,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,随时随地展开学习。这大大降低的用户学习的时间成本和使用成本。
使用频率低的学习产品:如果是满足长尾需求的教育产品,往往使用频率较低,因此采用单独app获客就不那么经济。此时如果将产品接入小程序,则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。
案例:一个教做菜之类的小众知识的教育产品
这样的产品在日常使用的频率并不高,用户可能不愿特意下载原生应用或者长期保存这个应用。但借助微信小程序的平台,这类产品即可免除开放原生应用的复杂过程,也可以降低推广成本和获客成本。
反馈
学习之后的反馈过程,由于功能主要集中在信息推送和查看,是较为适合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的。对于学生来说,类似于OA系统的信息类产品因为交互轻、使用频率固定,就非常适合和小程序相结合。
案例: We重邮
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,查询课表、成绩和考试安排等等。同样,对于家长来说,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得。
家长和学习者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其他成本,即可在微信OS端获得学生学习表现和成果的反馈。
综上,关于教育产品是否应该接入微信小程序,结论可能是复杂的。除了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场景和所针对的用户,我们还要考虑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等其他因素。
针对教育行业内小程序发展的预测,认为小程序或许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:
v 业务整体植入小程序
v 小程序起到为产品原有APP导流的作用
v 小程序的业务和产品的主业务分开,为主线业务起到辅助作用
其实对于中小机构,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的结合引流效果可以说是十分显著。所以,校长们,小程序你们有打算去研究了吗?
文章来源:搜狐科技